手机网站

微信网站

版权所有  ©  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377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0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武汉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况

作者: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来源:
2021/03/23 10:13
浏览量:

 

一、2019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况

 

2019年,我市汽车产业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全市汽车产量同比下降10%,工业产值微增2.9%。但同期新能源汽车产业逆势上扬,总产量超过1.5万辆,产值超过50亿元,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增幅50%。

 

武汉市新能源乘用车均由传统燃油汽车整车企业转型升级,新投产新能源车型而产生,目前全市仅有东风乘用车公司投产了新能源车型,按照计划,上汽通用、神龙汽车已分别投产新能源乘用车型,全市新能源乘用车产销规模显著增长。

 

武汉市拥有比亚迪、扬子江、武汉开沃、武汉客车厂四家新能源客车厂,拥有九通、斯贝卡等多家新能源专用车整车厂。

 

目前,武汉市拥有20多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从事锂电池及动力电池包生产的企业包括包括东风时代、武汉力神、蓝时集团、东软睿驰、中兴高能和亿纬锂能等项目。

 

从事锂电池隔膜生产的企业有武汉惠强、中兴新材、衡川科技。从事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领域的企业有合康动力、理工通宇新能源、东风中冶南方自动化、712研究所和英康汇通电气公司、东风航盛汽车电控项目。建成新能源汽车科研机构有新能源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新能源汽车工研院和武汉资环工研院、骆驼电池研究院。

 

同时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方面武汉市也拥有良好基础。

 

一是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被列入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氢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二是部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武汉市是我国较早进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先行者之一,前期已经开发了一批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无人机和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零部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常温常压储氢技术,解决了传统高压运输高成本、高风险的难题,突破了氢能源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障碍,目前正在产业化阶段。武汉理工大学研发的氢燃料电池膜电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九成销往国外。市政府和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共建了氢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平台,整合了同济大学有关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等创新资源,初步具备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技术与能力。

 

三是氢能资源储备丰富,武汉市拥有众多的煤焦油、石化等化工企业,加上周边荆门和应城等城市石膏、岩盐矿产资源储量充足,氢气来源丰富。四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汇聚了包括扬子江汽车、武汉开沃、雄韬股份、武汉氢阳、武汉泰歌、武钢气体、众宇动力、中船712所、武汉理工新能源、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环工研院等一批重点企业和单位,具备了氢能、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平台、燃料电池汽车等较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

 

二、2019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

 

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在汉推广应用。继续给予新能源汽车优先通行权、财政补贴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支持政策,截至2019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6.85万辆,新增1.99万辆,推广规模排在全国传统燃油汽车非限牌城市前列。

 

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监管平台作用,协调推进华力运通公司和新能源整车企业及充电设施企业开展联调工作,督促全市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接入第三方监测与管理平台。

 

全市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监管平台已联调新能源整车企业80家,接入车型350款,车辆48300台;充电设施企业已联调40家,接入充电站300个,充电桩11608个。

 

三、2019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及园区建设情况

 

目前,五大乘用车整车企业中上汽通用、神龙汽车、东风乘用车均已投产新能源汽车。武汉氢雄和东风“三电”产业园区均正式投产,产能逐步提升;资环工研院的3辆和武汉氢雄的2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分别在东湖高新区和武汉开发区载客运行;资环工研院研发的格罗夫燃料电池乘用车样车已对外展示,全市运营燃料电池汽车58辆。

 

四、2019年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

 

武汉做到配套设施建设先行,全市成立了市停车场及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专班推进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工作。

 

截至到2019年底,全市建成集中式充电站703个,充电桩71027个,具备安装充电桩条件的泊位13万余个;氢燃料电池公交首度在汉示范运行,加氢站也首次投入应用;已投入运营的加氢站3座,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设施配套环境。

 

五、发展规划

 

一是积极推动五大整车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占比。通过雄韬股份和资环工研院燃料电池汽车的批量示范运行,带动全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二是全力推进加氢站设施配套建设,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创造条件,同时充分发挥我市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第三方监管平台的作用,提升新能源汽车监管和服务水平。

 

三是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资金有关工作,继续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申报和拨付工作,做好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方财政补贴资金的清算工作。